2025年8月8日,当最后一份电子签章在武汉与广州的屏幕上同步亮起,“2025年东湖高新区重点路口交通秩序整治工程(第一批)工程总承包(EPC)”项目评标结果正式落槌定音。这不仅是一次跨越千里的“云端评审”成功实践,标志着全国首个跨地域、跨系统、跨平台的远程异地评标项目成功落地,更标志着远程异地评标和评标专家库共享技术标准试运行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湖北省招标投标协会会长黄泽旺、副秘书长辛峰全程陪同湖北省发改委指导协调处处长张珺、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副会长李小林、武汉市投资促进局(武汉市政务服务局)局长张智等领导和专家在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首单的圆满完成。
在国家发改委统筹部署下,省发改委、省市交易(采购)中心,以“小标准服从大标准、小异地推向大异地”为行动纲领,推动技术标准试运行攻坚。此次汉穗携手首单的成功,实证了五大核心突破:一是基于形成并应用全国共享资源目录,按照总体技术架构完成对接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各电子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一处接入、处处联通;二是以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调度为思路构建的全国网络互联共享服务体系,执行统一的服务流程,支持多种副场选择模式;三是实现全流程闭环操作,工位预约、专家抽取、入会评审、电子签章、信息归档等关键节点“无感”切换和“无缝”流转;四是支持项目监督部门对评标现场环境监控、评标会议音视频交流、评委评审操作轨迹等进行在线监管和回溯核查;五是信息环境安全可信,全流程由智能合约驱动,数据交互实行加密传输,核心信息不出域管控。
首单顺利完成证明了技术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带来了良好的实践经验和社会效益。一是提升服务质效。武汉与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程在线协同提供服务保障,预先准备事项被大幅削减,两地评委“云端牵手”。二是破除地域壁垒。广州专家资源得以跨区域高效共享,等同武汉专家资源有效扩容,降低出现评委“熟面孔”的概率,提高评标公正性和公信力。三是强化风险防控。分布式评标组织方式与统一的服务流程有效减少了人为干预风险,评标过程通过电子化留痕,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四是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参与投标提供更便捷、更透明、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升了两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级,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副会长、中国招标投标协会首席专家、中国招标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高级专业顾问李小林表示,“此次首单落地,初步验证了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下一阶段推广远程异地评标、加快实践部署打下了良好基础,增强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改革共识。”
湖北将在全省推动技术标准深度应用,与更多的省份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更大范围的专家资源共享使用,打造评标工作“廉洁圈”和“高效圈”,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更大动能。
湖北省招标投标协会将以此次成功为契机,全力推动技术标准在全省深化应用,积极拓展跨省份合作网络,促进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共用,精心构筑评标工作的“廉洁圈”与“高效圈”,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贡献更强劲的湖北动能!